google-site-verification=grvU92s0xmXLhJdCQycBSgwvhxGUtN8OElFQEnPRD8M
top of page

自己英文不好,怎麼教孩子英文?

有些家長對自己的英文沒有信心,認定自己無法幫助孩子學好英文。從事英語教學師訓十餘年、出版過多本自然發音書籍的謝欽舜的建議是:家長的英文不好,就讓孩子來教家長英文。

有些家長對自己的英文沒有信心,認定自己無法幫助孩子學好英文。

從事英語教學師訓十餘年、出版過多本自然發音書籍的謝欽舜的建議是:家長的英文不好,就讓孩子來教家長英文。

教過書的人都知道,為了把學生教好,老師自己必須學得更徹底。所以讓孩子當爸爸媽媽的老師,就解決了「家長英文不好,如何幫孩子學好英文」的窘境。

家長要記得自己不是老師,不必非要擔任「教學」的角色,而要適時接下「引導」的角色。家裡最好同時準備一些視聽多媒體教材,讓孩子接觸到正確的英文發音,自然會培養出英語語感。

幾年前,在台灣土生土長,竟能聽說讀寫兩、三千個英文單字的五歲小孩多多,轟動一時。多多的母親竺靜玉在被問到如何教導孩子時,這樣回答:「我並沒有教他什麼,只是請多多當老師,我們當學生,跟著孩子學習。」

學英語真的有所謂的關鍵期嗎?

家長擔憂小孩錯過學習黃金期就會落後,但學英文和母語不同,並沒有所謂最佳年齡。

根據學者張湘君表示,如果要說幼兒在學習美語上有所謂優勢,那麼可能是在發音上。這也是學者專家唯一較有定論的「口音關鍵期」。兒童在生理上對發音的接受能力最強,因此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年齡,對未來口語的發音有決定性的影響。開始學習或接觸第二語言的時間愈早,愈沒有母語口音。

小孩到底幾歲開始「學」英文最恰當?

重點不在何時學,而在如何學。英語系教授李櫻指出,近年來兒童英語教育的爭議重點,一直擺在「時間」,家長非常關心「when」(什麼時候學),但她要提醒家長的是「how」(如何學)才是重點。並非不要太早接觸,或是統統不要學,問題在於家長的態度和期許,決定了是在幫助孩子,還是讓他提早出局。

讓孩子在輕鬆、遊戲的情況下不自覺的學習、吸收英文,『友里相助』團隊和童協基金會一齊開辦英文故事班的主要理念。如果孩子在任務式,焦慮的情況下學習,在第一語言尚未完好發展的時候,很難吸收到第二語言。所以,英文故事班的活動設計以輕鬆、自由的氛圍下,由大哥哥、大姐姐帶領,先利用熱身遊戲打開英文的思維,然後在共讀的環境下加強英文的輸入(input),然後再通過與哥哥姐姐交流,一齊合作做手工,讓孩子輕鬆獲取開口講英文的經驗。

課後加強對孩子的引導,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態度

每個英文故事班課後,孩子都會帶當日的file回家。file裡面除了有孩子每天做的手工,還有每天的重點單詞。回家之後,家長就可以化身為『學生』,請孩子當老師,教家長學一些簡單的單詞,無論孩子是否能教出來,都要以正面的態度讚許孩子『肯教』的行為,並且鼓勵孩子加油學習,爸爸媽媽還等著你回來教,加強孩子學習的動機。

中心工作員發現,課後有和小朋友交流學習當日學習內容的孩子,在下一堂的表現會遠好過回家後和家長對課堂內容零交流的孩子。


其他文章

文章分類

標籤
尚無標記。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