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-site-verification=grvU92s0xmXLhJdCQycBSgwvhxGUtN8OElFQEnPRD8M
top of page

全職在家湊細路,點解小朋友仲係非常黐身?

越來越多媽媽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,選擇全職在家帶細路。

但好多小朋友仍然很黏人不獨立,面對媽咪24小時的陪伴,孩子為什麼仍然不滿足?

曾經有位媽媽問我這樣的事情,我簡單轉述一下:

她全職在家照顧小朋友及家務,女兒已經2歲,太黏人,她去趟廁所也要跟着,去廚房沖個奶也哭。出門就要抱着,一步也不想走,不然就拚命哭。見了小朋友也不一起玩,就黏在她身上一刻也不離開。

在這位媽媽的描述過程中,在她平靜的狀態下,我都能感受到她傳遞出來的不耐煩,何況在她女兒黏她的當下,她該有多麼煩躁,孩子的感受又要比我深刻多少?

從我接觸的案例來分析,孩子太黏人,大多有兩個原因:

一是陪伴時間不足;

二是缺乏安全感。

第一個原因,可能很難理解。因為媽媽是全職媽媽,全部的時間都在陪着孩子,點解仲會有「陪伴時間不足」這樣的事情出現呢?

其實只要我們細心觀察一下,就會發現好多屋邨公園裡面,爺爺嫲嫲或者公公婆婆帶的小朋友獨立性比較好,對媽媽也不太黏,因為爺爺奶奶帶出來的孩子,媽媽大多都上班,與孩子相處時間短,與孩子有一定的距離感。

而且,下班後,媽媽就會用儘可能多的時間高質量的陪伴孩子,其他什麼事情都往後放,讓孩子感覺她在媽媽心裏是最重要的。

媽媽雖然陪的時間短,可是陪伴質量高,讓孩子在心理上獲得了很大的滿足。

而全職媽媽帶孩子,貌似全天24小時都在一起,陪伴時間應該是一大把一大把的。可是,當我問那位媽媽:你仔細想一想,這一天中,你什麼事情都不做,沒有手機、電視和家務,全身心陪伴孩子玩的時間,大概有多少?

大概場景就會係:孩子想讓媽媽陪着玩一會,媽媽說:「等一下,媽媽要做飯。」

好不容易等到媽媽做完飯,就得和媽媽一起吃飯,吃完飯想讓媽媽陪着玩一會,媽媽又要洗碗。好不容易再等到洗完碗,媽媽突然發現衣服還沒晾……

等到忙完了所有的家務,媽媽很累,想要放鬆一會,就把電視打開了,於是,一邊看着電視劇,一邊陪着孩子玩。

但小朋友就這樣在一天又一天的等待中,期待着媽媽能專心的陪着她玩一會,可是這麼簡單的願望,卻一直實現不了。

媽媽這樣做意味着什麼?

孩子會認為,在媽媽心裏,做飯比她重要,洗碗比她重要,衣服比她重要,電視劇也比她重要,……什麼都比她重要,她一直在等卻一直等不到媽媽的專心陪伴。

她感覺不到她在媽媽心裏的重要程度,所以她想要用黏人的方式,讓媽媽每時每刻都記得她,都關注她,即使受到媽媽的批評,看到媽媽對自己的不耐煩,仍然繼續黏媽媽。

因為,即使被批評,批評的時候媽媽的眼裏只有她,能讓她感覺到被媽媽關注了。

同時,全職媽媽們也會覺得很難過。

媽媽們覺得自己很忙很累,又要買菜做飯,洗衣擦地,還有處理孩子的屎尿屁、哭鬧煩。忙了半天,孩子也不理解,添油加醋,一直在身邊哼哼唧唧,哭哭鬧鬧,這時媽媽們的脾氣往往刷的一下就上來了,對孩子各種指責和抱怨:

「見唔到媽媽正忙着嗎?等一陣唔得嗎?做咩咁唔懂事?就知道哭哭哭!自己去玩!」

媽媽的這種反應,不但讓自己的情緒更加糟糕,對孩子的情緒也是雪上加霜。

解決辦法:特殊時光

這是正面管教中很有用的育兒工具,與孩子約定特殊時光,可以是臨時約定的某一天的半個小時,可以是提前規劃的周末親子游,還可以是孩子特別喜歡和父母一起做的其他事情。在這個時間段里,父母專心陪伴,沒有任何干擾,讓孩子感受得到了家長全心的愛與陪伴。

例如:媽媽們每天給自己一個規劃,看一看哪些家務是必須做的,哪些是可以先放一放的。

然後告訴孩子,今日下午去玩具銀行,媽媽是可以專心陪你玩的。在什麼時間段,媽媽是需要做什麼家務的,媽媽快點做好,才能有更多的陪伴時間。

就這樣不斷的和孩子溝通,讓她慢慢有時間觀念,有等待意識,讓她知道,適當的等待是可以換來媽媽高質量的開心陪伴的。

這個「特殊時光」的工具,不是用一次,馬上就會有明顯效果。有時,孩子的改善是螺旋式的,有起有伏,也有反覆。

這也是利東邨和漁安苑合共3間玩具銀行每週開放5次的原因,讓孩子和媽媽會有個高質量陪伴的習慣。

媽媽要做到耐心的溝通,信守承諾,在說好的時間段專心的高質量的陪伴孩子。

除此之外,全身心的接納自己的孩子。

即使你認為她真的很黏人,那也要接受這樣的她。理解她黏人的行為。在能讓她黏的情況就儘量滿足她,就讓她黏着吧。

沖奶粉,她願意跟着就跟着吧;

晾衣服,她願意一起就一起吧,還可以讓她幫你遞一下,培養她的成就感。

這樣,孩子心情好,你的心情也會很不錯。

多讓孩子幫自己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情,即使她越幫越忙也沒關係,這樣能讓孩子覺得有趣,還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、成就感,讓孩子做家務是個一舉多得的事。

但你若一直想要推開她,一直覺得她黏人很不好,說一些批評的不認可的話語,孩子的心裏更難受,更覺得在媽媽心中不重要不好,更想着黏媽媽了。

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,孩子的黏人很難改變,而媽媽的情緒也會越來越糟。

以一種平和的接納的心情,讓孩子黏着吧,等到她黏夠了,心理上得到滿足了,她自然就會變得越來越獨立的。

媽媽們要對孩子們有信心,你的信任是她成長中無言的動力。

(二)孩子缺乏安全感

  • 如果媽媽要上班,不告訴孩子,偷偷的走;

  • 如果媽媽出去要三四個小時才回來,卻為了不讓孩子哭,告訴他馬上就回來;

  • 如果媽媽說等她下班就陪她玩,結果下了班卻出去聚會了;

  • 如果媽媽說洗完碗就陪孩子玩,結果卻打開了電視機;

  • ……

這些行為,都會讓孩子很沒有安全感。她會認為媽媽說的話隨時可以不算數,媽媽隨時可能會出去,而且很久很晚才會回來。

對媽媽的不確定性,讓孩子心裏一直很不踏實,所以孩子會抓住和媽媽在一起的每一分鐘,黏着媽媽,貼着媽媽,才覺得安心,才覺得媽媽屬於我的。

總之,孩子的很多不良行為,癥結都在父母身上。

雖然孩子們的性格各有不同,但是只要父母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給予合適的引導,孩子們是會越來越叻的!


其他文章

文章分類

標籤
尚無標記。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