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-site-verification=grvU92s0xmXLhJdCQycBSgwvhxGUtN8OElFQEnPRD8M
top of page

年底聚會如此多,孩子之間出現衝突時咁樣教,連"打人"都係一種成長

就到聖誕了,年底通常家族之間聚會、朋友之間聚會變得越來越多,好多時候媽咪帶小朋友出去,都會發生幾個小朋友之間有D小衝突,甚至“打成一舊”的情況,結果就演變成一個罵,一個喊,另一個在勸,確實心累。

如果你家孩子仲系“非常淘氣”的小朋友,真係恨不得全場聚會都睇實佢,咁又會搞到自己在聚會中掃興而歸,其實對於這種情況不要太擔心!

兒童在社會交往中,無論是哪個國家、哪種文化,進攻性行為在所難免。相反,越是挑逗性行為多的孩子,越具備社交能力,只要你善意誘導就行。我們BB多元智能小組的導師就總結了幾個小例子,讓我們看看寶貝是如何在衝突中成長。

第一種:挑逗式:就不給你,點樣?

在上堂時,兩個孩子在一起玩,其中一個小朋友把另一個小朋友的帽子搶走了,其他人都在哈哈大笑,被搶走帽子的孩子亦笑著“小偷”。拿些帽子的孩子一直都不肯還帽子,直到兩個孩子熱鬧地扭在一齊。

行為翻譯:快來同我一起玩!

“挑逗”是兒童之間常見的社交行為,一個會挑逗他人的孩子,說明他的智力發育有了飛速的成長,能夠利用自我設計的遊戲來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,進行友好交往。同時,如果其他小朋友開他的玩笑,他也能夠快樂地接受,並利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對方的挑逗,是請小朋友參與到遊戲中的一種行為。

行為解讀:追逐是兒童在鍛煉奔跑能力

追逐是兒童鍛煉奔跑能力,促進大腦中空間距離、物體關係識別等神經系統的發育的一種形式。孩子蹣跚學步開始,即便走路還不穩當時,他們就無一例外地熱衷於奔跑。這是他們身體發育的需求,家長應放手讓孩子多多奔跑,也應該多跟孩子一起玩兒互相追逐的遊戲。

第二種:扭打式:不“打”不相識

中心英文故事班有兩個小朋友,經常你撞我一下,我拽你一把,互相抱在一起在地上打滾,嘴裡還大聲叫喊著,眼睛裡都泛著興奮的光芒。

行為翻譯:我的力量有多大?

兒童交往當中,大約10%的遊戲行為是兩個或者多個孩子糾結在一起,身體衝撞,扭打摔跤。在這種遊戲當中,孩子們體驗著自己的力量,發現著自身的強度和限度,增強著自信心。並且還排出老大、老二的順序,還會根據夥伴的力量逐步調整。做家長的不僅需要經常擁抱孩子,也應該多跟孩子進行扭打遊戲,有助於孩子發現自己、找到力量的極限、建立起自信。

行為解讀:接觸是交流的開始

一個人的身體感覺越猛烈,他或她的情感的反應就越強烈,情緒的發展也越健康。身體接觸可以幫助兒童接觸自己的情緒,體驗自己的情感。一個什麼東西都不摸不碰的孩子,會變得冷漠畏縮、無法和他人交流。所以,不要害怕孩子之間身體的接觸,只要適當的地給予指引,不要造成傷害即可。

第三種:攻擊式:你到底敢不敢?

遊樂園彈彈床活動的時候,一個女孩子看著站在滑梯頂端的一個男孩子,很好奇。女孩子輕輕推推男孩子,示意他滑下去,但男孩子顯得有一些不敢。這時,女孩子突然採取了一個最粗魯的方法:不管不顧地推了男孩子一把,想把他推下去。

行為翻譯:你占了我的地盤,走開!

大部分發生在孩子之間的攻擊行為,都是正常的,並且是友好的。有些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當中,過早地引入了爭鬥、輸贏、吃虧等概念。這些家長讓孩子參加各種競技比賽,敦促孩子取得名次和證書;把孩子跟同齡小朋友相比較,強調孩子必須各方面都得第一;干涉孩子的社交活動,容不得孩子“吃虧”,並且教導孩子必須時時處處占上風,不然就批評指責孩子太笨、太窩囊。這些做法會誤導孩子的遊戲意圖,認為所有的衝突都是惡意的。

行為解讀:克服兒童自我中心性兒童將進攻行為當作一種工具或手段,以達到自己的目的。

比如爭奪玩具、甚至在爭搶的過程中出手打人,或者推倒對方以佔領遊樂器械等等。這種進攻行為只是兒童思維自我中心性、不能延遲滿足、並且尚未掌握語言交流的一種正常表現。

對於這一類行為,家長應該適當引導孩子,讓孩子知道遊戲過程中不應該以傷害他人而滿足自己,對分享的行為加以鼓勵,樹立孩子正確的社交觀念。

第四種:敵意式:真正地廝打起來!

一些孩子在幼稚園樓下玩球。玩著玩著,3個小男孩兒開始拿著球互相打著玩兒。打著打著,就變成其中兩個人跟另一個孩子的互相對打,這個孩子逐漸感覺自己處於劣勢,越打越著急,最後他乾脆氣憤地跟他們廝打起來。

行為翻譯:我在發洩情緒!

有時,個別的孩子會在沒有明顯挑釁的情況下,主動對小朋友施加暴力。比如,有的孩子在遊玩的過程中,會突然掐、擰、打或者咬其他的小朋友。一般來說,有這種舉動的孩子,是在發洩某種情緒,也許是要引起他人關注。每一個孩子都有感到難過的時候,都可能做出過激行為。偶然一次,我們不必如臨大敵,而是平靜化解、及時處理。要耐心地告訴孩子:這樣做是不可以的,不可以傷害他人。

行為解讀:逐漸學會忍耐和表達

兒童是在“嘗試——錯誤”中學習和成長的,不允許孩子犯錯誤,也就等於剝奪了他們學習和成長的機會。很多孩子在嘗試一兩次,並且發現這種行為不被接受之後,會逐漸削弱,學會以其他方式表達自己。 所以,給孩子點“衝突”訓練是必要的,但前提是要能收放自如。達到某種訓練目的後,要能夠及時調整孩子的情緒,讓孩子明辨是非,知道碰到問題要有正確的解決方法。


其他文章

文章分類

標籤
尚無標記。
bottom of page